2009約旦、以色列探險之旅8th Day

12/25 8th Day


  這房間挺暖和的,睡得很舒服。做好出發的準備後,我們便打理好行李背到大廳寄放。之後便到餐廳吃早餐,當然,主食依舊是袋餅,水煮蛋也是少不了的,但這兒多了土司跟沙拉可供選擇,都是冷的,不過,有新選擇總是好的,只是,5USD到底是貴了一點。

  準備出發時,在大廳遇到兩個日本人,都是東亞來的,感覺分外親切,各自詢問旅遊地點,我們要去Bethlehem(伯利恆),但他們還未決定,此外,他們的房間也還沒安頓好,因此我們便先跟他們道別。

  出了門,在陽光下,看到了Jerusalem(耶路撒冷)真實的顏色----很有歷史跟滄桑感的灰----出巷子往左轉,沒走幾步,變成狹窄帶階梯的石板路,在舊城區,汽車只能在外圍繞,一切都得靠雙腳。

  可能是時間太早,路上相當冷清,只有幾家麵包店----似乎也不能說是店----在烤單一麵包的小舖子有開,路上行人也很少。按圖索驥地從基督徒區走進阿拉伯區,接近Damascus Gate(大馬士革門)時,開始有些人群出現,而有人群的地方,就有荷著真槍實彈的軍人看守。走出Damascus Gate後,路上車水馬龍,跟舊城區內完全不同。

  到斜對面搭公車,往伯利恆有兩路,124跟21,哪一路比較近,眾說紛紜,但路過的21路一直都是滿的,眼前有一台半空的124路在路旁等,上天的旨意,上車吧!

  到伯利恆一人僅需4NIS,司機通常都會等座位滿一些才開車,看得出來,在車上的大部分都不是穆斯林,開車前又跳上兩個遊客,那不是剛剛遇到的兩個日本人嗎?真巧。

  互相交惡的兩國,距離如此接近,交通如此方便,真是令人意外,搭公車只需十多分鐘便可到達伯利恆邊境。雖然早已知道會看到誇張的圍牆,但親眼看那規模還是十分震撼。巴士站離檢查站門口不遠,有兩個旋轉門,一進一出,上頭有紅燈,會告訴你何時可以通過。原本還嫌工作人員動作慢,讓我們排隊等很久,當我們過了門口之後,才發現另外一頭的隊伍更長,而且還沒開始受理作業,大部分都是要從伯利恆到耶路撒冷的穆斯林,真的很不方便。

  至於要從耶路撒冷進伯利恆便簡單許多,護照交給邊境人員檢查沒多久,便可順利過關。走進大牆,對伯利恆的第一印象,就是一大堆計程車在拉客,為了表示我們的敬意,決定徒步前往Church of the Nativity(主誕教堂)(其實是想試著深入伯利恆的生活)。

  原以為耶誕節,這兒會很熱鬧,沒想到路上十分冷清,我們和那兩個日本人便一路查地圖、問路,一步步地往目的地接近。

  途中可以看到許多塗鴉,大多是陳述他們的不自由,想想也是,這兒的巴勒斯坦(Palestine)人,從一出生便關在圍牆裡無法離開,這怎麼受得了?也沒辦法反抗,只好將心中的憤慨化為牆上的控訴。

  沿著最寬的路,在岔路詢問一下,其實不會走太久,路上也都會有路人打招呼,感覺十分好客而熱情。在一個三岔口問了一下,接著走上坡,沒多久便遇到一夥小朋友,一直衝著我們喊「啊囉~」,超可愛的,趁他們纏著愛妻時,趕緊拍照,拍完後再跟他們分享,別看小女生沒什麼力,要看照片時,連我的脖子也一起扯過去了。

  慢慢接近主誕教堂時,攤販明顯增多,周圍也熱鬧起來。到了教堂前的廣場,大約已有數百名觀光客聚集於此,看來大家的想法都很類似,儘管耶誕節是不是耶穌誕生日仍存疑,但在這天來伯利恆終究是不同的感受。不僅遊客,還有好幾台SNG車在現場,讓我們早已斷了細細觀賞教堂的念頭。

  這兒的小販十分熱情的招呼,還讓我們試吃當地點心,嗯!感覺像是非常甜的花生糖。

  到了教堂門口,是個一定要彎腰才能進入的石門,據說是為了對神表示謙卑。教堂內部不甚大,也不是頂豪華,但整個氣氛就是很莊嚴,讓人屏息不敢喧嘩,除了泰國旅行團之外。有許多旅遊團也來到這兒,有的相當肅穆,但有的就相當嘈雜,令人不敢恭維。

  教堂前廳內最有價值的,應該是Helena(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親)所蓋的教堂地面,現在僅於地面上的露出一部份供人觀賞。

  要進入傳說中馬廄的位置,得經過一個小門,這麼多人配上一個小門,意思就是條很長的隊伍。好不容易進入後面的小房間,又是一堆雜亂的隊伍往地底走,往下約莫數十階,方可看到代表耶穌誕生地的十四芒星。有些人一跪下去觸摸、禱告,便會使後頭的隊伍繼續增長。我們這些觀光客,就別浪費別人寶貴的時間了,能近距離接觸已算相當難得了。

  在那小小的地下室,有許多人跪在裡面就不走了,執意要禱告一個段落才肯離開。人群之多,讓管理秩序的教士也相當辛苦。

  走回地面,從另一個門離開,可以到一個庭園,這兒與另一個教堂相接,裡頭正在做彌撒,進去參觀一下,便在轉往下個地點。只是,當天情況特殊,不管到何處,都是一大堆的人,想好好參觀都有些困難。接下來,我們只好走出教堂,回到廣場為我們一些虔誠的親朋好友找紀念品。

  該往回走了,耶路撒冷還有很多地方等著我呢!路上看到的遊覽車與警車也變多了,我們還算是挺早到的,不然可能會擠不進去。走下山坡後,一邊欣賞牆上的塗鴉,一邊往關卡走去。從伯利恆要回到耶路撒冷就比較費事了,排隊檢查護照是不可免的,但檢查站換來換去就有點糟糕了,搞得大家也跟著換地方排隊,原本只差一步的遊客,下一刻可能就變成隊伍末端,根本就是整人遊戲嘛!

  搭上原來的公車回到Jaffa Gate附近,已經過了中午,既然是在這兒下車,不妨先回旅社搬行李,順便看看我們的新房間。原以為很容易,又搞了老半天,最後到了間兩張單人床的房間,天花板非常高,至於乾淨便不要求了。

  再次離開旅社,往哭牆的方向前進,途中經過一些店家,肚子便被食物香氣的引誘,挑了間看起像是洞窟的餐廳便坐了進去,拿起菜單要點菜時,咦?怎麼沒有標價呢?店員表示要我們放心,價錢都在他腦袋了,我們便點了些看起來不貴的東西,包括沙威瑪、沙拉、烤餅等等,嗯!真的很好吃。但結帳時這愉悅感少了一大半,因為我們又被敲了----110NIS,真夠恐怖的。


  走沒多久,便到了哭牆,遠遠便可看到許多戴小帽的尤太教徒在牆邊祈禱。哭牆祈禱區又有小牆隔開,男女分邊,因此我跟愛妻只得忍耐暫別了。男生那邊還有臨時用的小紙帽供遊客使用,嗯!戴起來挺逗趣的。

  走近牆邊,,可以近距離看他們祈禱的虔誠的樣子,還有許多公用的經文可以讓教徒使用,牆裡有許多小紙條,據說都是信徒們想對神說的話。只是,畢竟文化差距太大,要說感受很深,其實也不盡然。

  舊城內另一個重要的景點便是苦路十四站(Via Dolorosa),也就是耶穌當年扛十字架所走的路。Via Dolorosa,除了是舊城裡某條路名,另一個意義便是「苦路」。不諳街道的外地人,要從哭牆走到苦路,還有些難找,路上遇到一些小朋友主動跟我們打招呼,還要幫我們帶路,一副小大人的模樣,只是他帶的路方向有點怪,行了行了,我們自己找吧!謝了。沒想到那小鬼竟然跟我們要錢!?看到這麼市儈的小孩,錢我們絕對不會給,罵個兩句則是不能免的,尤太區的小鬼太誇張了。

  從尤太區往阿拉伯區率先遇到的是苦路第三與第四站,逆著走回去,便找到像鐵盾似的標示物,上面有羅馬數字「I」跟「II」,嗯!我們終於到了苦路的起點。

  苦路第一站是耶穌被判罪之處,第二站則是被施刑鞭打的地方,而這兒已經變成一間教堂了。正當我們仔細端詳這教堂時,突然聽到熟悉的口音,那中文似乎是台灣人說的,回頭一瞧,是一個中文導遊帶著三個中國人,正仔細解說苦路與聖經的故事。我們在旁邊也想聽一些典故,後來甚至直接要求想一起聽解說,他們也答應了,於是我們一行六人,繼續往下一站走。

  在第二站跟第三站之間有個教堂,可以看到當年耶穌時代的路面,理論上應該是重點之一,只是沒有納入其中一站。

門外頭有個攤販在賣石榴汁,根據導遊(真的是台灣人,到以色列唸書,又是虔誠的教徒,  相當瞭解耶路撒冷的一切)的說法,石榴汁是當地名產,不容錯過,只是一小杯要10NIS,讓人有些卻步,不過,能到外地的中國人真的很有能力,眼都不眨一下便買了三杯,對不起,我沒為台灣爭光。

  為了專心聽導覽,沒什麼機會拍照,因此我們決定明天自己走一遭,今天就好好聽故事吧!

  途中還遇到印尼的聖經旅遊團,在我們導遊的引領之下,他們便開始引吭高歌,唱的當然是聖歌,他們虔誠而專一的信仰,令人十分動容。

  之後走進耶穌釘上十字架的地方,原本是個採礦場,此時則早已變成教堂,但在導遊的帶領下,還可以找到當年採礦場的遺跡、耶穌斷氣時地面裂開處、類似耶穌埋骨處的洞穴(真正的洞穴遺址----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那兒----已經被另一個可憑弔的小樓所取代)。說真的,能遇到中文導遊,運氣真的很不錯,不然很多聖經上的典故我們都不瞭解,走馬看花,會有些可惜。

  離開教堂後,便和那四人道別,往南走回旅社。體力還是沒有回到原來水準,今天的旅途便在此打住,好好休息吧!



重點提示:

1. 去伯利恆相當簡單,走出大馬士革門後,找124或21路公車即可。

2. 在耶路撒冷吃飯前,價錢還是先問清楚。

3. 巴勒斯坦人比以色列人親切許多,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是。

1 則留言:

  1. 哇!真令人羨慕耶!介紹很仔細.
    一直期待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到耶路撒冷,耶穌誕生的地方去朝聖,要計劃存錢了,希望夢想實現.

    回覆刪除